高血糖、低血糖與失智症都有關
2013年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不管是否有糖尿病,血糖值已經升高的病人,失智症發生的風險也會升高。本篇研究也發現到,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值與失智風險是呈U型分布,就是低血糖也會導致失智症發生的風險增加。
根據台灣的健保資料庫研究,曾經低血糖的患者發生失智症的比例比未曾低血糖患者高2.76倍,低血糖發作次數也和失智症發生比率上升明顯相關。

用藥照護策略
目前抗糖尿病藥物在糖尿病合併失智症患者的使用並無特別明確的治療建議,另外考科藍實證醫學資料庫在2017年發表抗糖尿病藥物在認知障礙和失智發展的效益分析中也提到,目前沒有任何好的證據表明第2型糖尿病任何特定治療或治療策略可以預防或延遲認知損害,最佳可用證據與積極的標準血糖控制策略比較相關。
- 維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緩認知功能的衰退,並且預防低血糖為治療首要標的,務必要避免因過度積極治療而造成的低血糖,會不利於認知功能。
- 血糖目標可採較寬鬆的個人化標準,血糖控制則希望能在減少低血糖的同時,也能夠長期保持穩定且良好的糖化血色素,減少血糖高低起伏波動。
- 有糖尿病的老人有較高的比率會有生理機能變差、共病症問題,常需要合併其他慢性病的治療,在選擇藥品應考量病人精神狀態與作息,因此照顧方式及目標需依個人狀況不同來調整。
- 已經發生失智的糖尿病患者,盡可能簡化藥物的使用以減少藥物管理的複雜性,且避免多重用藥增加藥物副作用或藥物間交互作用的可能性,鼓勵家屬積極地協助飲食控制與藥物管理。

參考資料:
- Hsu CC, Wahlqvist ML, Lee MS, Tsai HN. Incidence of dementia is increased in type 2 diabetes and reduced by the use of sulfonylureas and metformin. J Alzheimers Dis 2011;24: 485-93.。
- Crane PK, Walker R, Hubbard RA, et al: Glucose levels and risk of dementia. N Engl J Med 2013; 369: 540-8.。
- Lin CH, Sheu WH. Hypoglycaemic episodes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diabetes mellitus: 7-year follow-up study. J Intern Med 2013; 273: 102-10.
- Umegaki, H.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antidiabetic med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dementia. Drugs & aging 2016, 33(6), 399-409.
- Huang CC, Chung CM, Leu HB,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andthe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a nationwide population based study. PLoS One 2014; 9: e87095.
- Imfeld P, Bodmer M, Jick SS, Meier CR. Metformin, other antidiabetic drugs, and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a population based case-control study. J Am Geriatr Soc 2012; 60:916–921.
- Alagiakrishnan K. Sankaralingam S.Ghosh M. et al. Antidiabetic drugs and their potential role in treating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Discovery medicine 2013, 16(90), 277-286.
- Rizzo MR, Barbieri M, Boccardi V, et al.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 have protective effect on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ged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4; 69: 1122-31.
- Almudena AS, Robin WM V, et 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7 Jun 15;6.
講糖編輯部
出現噁心嘔吐要留意酮酸中毒!糖尿病酮酸血症原因與處理方式
2023/07/17講糖編輯部
糖尿病酮酸中毒(DKA)是什麼?
因體內胰島素不足,葡萄糖無法有效進入細胞,身體為了找尋能量來源,只好開始
分解脂肪,會產生大量的酮體,導致血液酸鹼值(pH值)下降,引發酮酸中毒,輕則引起脫水、虛弱、意識不清,重則可能造成生命的威脅。 
常見糖尿病酮酸中毒會具備以下3要素
- 高血糖:血糖>250 mg/dL
- 代謝性酸血症:
- 血清中重碳酸鹽(HCO3)<18mEq
- 動脈血中酸鹼值(pH值)<7.3
- 酮症:血液中或尿液中有酮體反應
我可能會酮酸中毒嗎?會有哪些症狀呢?
酮酸中毒在第一型糖尿病較為常見,因胰臟無法自行製造胰島素,治療過程中,若用藥不規律或身體出現較大的改變,容易造成血糖代謝異常而出現酮酸血症。
身體為了維持酸鹼平衡,除了藉由腎臟將酮體從尿液排出,還會由肺臟排出,呼吸會變得深而快,稱為「庫氏呼吸(Kussmaul breathing)」,呼氣時會聞到一股過熟的爛蘋果味,如果合併出現下列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怎麼身上都有爛蘋果味道呢?)
- 高血糖症狀:口渴、多尿等
- 酮酸中毒症狀:噁心、嘔吐、虛弱無力、嗜睡等
提醒糖友,酮酸中毒也會導致胃排空變慢或腸阻塞,引起腹痛,容易跟腸胃道疾病混淆,要格外當心!
誘發酮酸中毒7大常見原因,我該怎麼處理?
定期做好血糖監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避免反覆發生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況,如果你還沒有適合的血糖機、試紙、或正在考慮更換,這裡有專業的選擇,讓您的血糖管理更安心。
👉 了解更多血糖管理工具與優惠資訊:【點我前往】
- 無法得到外來胰島素:如忘記施打胰島素、胰島素劑量施打過少、胰島素幫浦管路折到或機器故障等,導致胰島素無法注入身體,若機器異常,建議先改回筆針施打,同時聯絡醫療團隊
- 醣類攝取過多:如果洋芋片、零食或甜點吃太多,容易超出平時胰島素能代謝的糖量,當糖分在血液中無法被利用,即會造成身體滲透壓增加引起脫水,在第一型糖尿病的青少年較常見
- 腸胃炎或腸胃型感冒:易出現劇烈嘔吐、腹瀉,身體發炎或感染時,血糖的釋放會增加,若沒吃東西、沒施打胰島素,就會處於高血糖狀態
- 情緒壓力大:身體為了有充足的能量對抗面臨的壓力,會釋放壓力性荷爾蒙,像腎上腺素(Adrenaline)、皮質醇(Cortisol)等,產生大量的醣類,導致血糖一直偏高,建議尋找引發血糖波動的根本原因並解決
- 使用類固醇(Corticosteroids):跟身體產生壓力性賀爾蒙類似,會使血糖快速上升
- 使用利尿劑或SGLT2i的藥物:容易引起脫水,使血液的滲透壓上升,建議可購買尿酮試紙或可同時測量血酮的血糖機,並注意水分的補充
- 生病或感染:像是確診新冠肺炎,胰島素需求上升,胰臟卻無法提供足夠的胰島素,血糖就會上升形成惡性循環
酮酸中毒建議的預防及處理方法有以下3種
- 監控血糖波動:三餐飯前、睡前的血糖,或配對血糖(延伸閱讀:血糖數值怎麼看?什麼是配對血糖?)
- 多補充水分:出現酮酸中毒時,體內的水分約需要3000-6000cc.
- 居家時:每公斤體重補充30cc.的水分,若尿液顏色仍較深,需再增加水量
- 由靜脈輸液補充大量水分,也要注意排出量
- 注意胰島素幫浦是否正常運作,輸入胰島素至體內
建議平時不憑感覺增減胰島素劑量,採用定時定量的飲食模式,搭配血糖監測,適當增減胰島素劑量,若每餐測到的血糖數值都在正常值的時候,目前的劑量可能就是適合的。

提醒糖友「酮酸中毒」是會危及到生命的急症,當生活型態改變大、身體不適時,可以加強血糖監測的頻率,若血糖數值持續超過250mg/dL,建議提前回診,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控糖方式!